【抗疫故事】90后护士在隔离区的日子
- 2020-02-24
2月5日晚9点多,驻守攀枝花米易县华森苑的护士曾庆缘突然接到电话,一名在隔离区内的小孩出现发烧症状,他和搭档立即重新穿上刚脱下的防护服,快速做完消毒措施后来到小孩家中,帮小孩重新测量体温,做好记录进行上报。等把这名儿童顺利送上120急救车回到帐篷,已是6日凌晨。即便已经开春,夜里的气温依然很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能感觉到寒冷。
曾庆缘,23岁,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学校13级护理9班的副班长,现是米易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
考虑到特殊时期物资紧缺,为节省防护物资,两人尽量少吃不喝,护目镜因长时间工作全部布满呼吸造成的雾,看不清路。为了避免感染,两人放弃乘坐电梯,全程步行。因条件有限,两人只能挤在一个小帐篷里休息,夜里风大,帐篷又漏风,夜间冷醒三四次是常事,帐篷里的桌子经常被吹倒,有一次差点砸伤了曾庆缘的同伴。没有吃的,只能吃泡面,没有地方洗澡,也没有热水,就只能用冷水洗漱。之后的每一天,他们都至少每天两次穿行在居民楼的每一层、每一户,为每位居民测量两次体温,并准确记录,每一次至少要步行4小时,一天要步行9小时左右。另外还要帮居民们送菜、送药,因为只有他们有防护服。
除了日常工作,隔离区的突发情况也时有发生。2月6日上午,一名隔离区内的孕妇即将生产,曾庆缘立即上报,一面给孕妇及其家人做消毒处理,一面安抚孕妇的情绪。单位领导考虑2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有意给两人换班,但他们拒绝了。他们说:“我们都进来了,也算是隔离人员了,别让其他医务人员再进来,以防交叉感染。我们就留在这里,跟这栋大楼里的人同进退。”他们再三坚持,领导同意他们继续留在华森苑。
临时领命,他们来不及跟家人商量,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穿上“防弹衣”,毫不犹豫走进“战场”,一天的工作结束已是深夜,家人早已安睡,连视频里见孩子一面都很难。偶尔有机会跟家人视频,也是报喜不报忧,挂断电话,擦去眼角思念的泪珠,明天,依然选择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