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促发展 聚力研讨明方向 —— 省级课题中期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 2025-09-16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扎实推进课题过程研究,2025年9月12日,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中职“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中期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乐山市教科所教育发展改革研究室主任王学涛、理论室教研员李婷婷两位专家莅临指导。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本次研讨活动由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职教室主任张雪梅主持。
本次研讨会主要有课题组研究成果汇报、专家指导等环节。其中,研究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包括课例呈现、课例分析、中期研究报告陈述等部分。活动伊始,专家和课题组老师们听取了马茂莎老师的公开课——《猩红热患儿护理》。马老师围绕儿科护理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对照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猩红热患儿护理”,衔接1+X《幼儿照护》证书中“异常体温的识别及照护”的考核内容,对接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真实案例引入,分析猩红热的症状体征,并结合课前学习制定了猩红热患儿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在实施护理措施中,通过小组情景演练和对接1+X证书《幼儿照护》技能点,实践了猩红热患儿的对症护理和用药护理,介绍了新工具物理降温仪,引发学生思考,采用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随后,乐山市教科所职教室教研员段玉婷老师对马老师的课例进行分析。课题负责人张雪梅老师陈述了中期研究报告。张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自立项开题以来,课题组围绕“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紧扣“三教改革”和“行动-思维-情感”三参与高效课堂建设,以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交互共生的理性思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对“学为中心”高效课堂的理性认知,厘清了“学为中心”与“高效课堂”的共生关系,明晰了“学为中心”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并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就中期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 专家在听取中期研究报告后,分别进行了点评和建议。李婷婷老师对研究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并就成果总结提出优化建议:第一,在问题提出时,应突出实际困境,把真实问题、关键问题拎出来,明确学生目标不明、动力不足的原因,对比“学为中心”和“教为中心”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第二,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实施模型、提炼策略等方面还需完善。 王学涛主任重点从“研究取得的成果”方面系统提出改进建议。他将研究成果归纳为四大维度:资源类成果、证据类成果、方法类成果和思想类成果,并逐项解析含义、特征及呈现方式。针对成果报告撰写,王老师对成果内容的撰写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从中职“学为中心”高效课堂的内涵体系、教育追求、教学原则、基本特征、具体实施五个方面阐述,注重成果的可操作性与学术性融合,助力研究实现从实践验证到创新推广的跨越。 最后,课题组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优化研究路径,深化成果转化,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与师生共同成长。 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既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通过专家指导和交流研讨,课题组成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增强了研究信心,为最终结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