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 “黄金 4 分钟”!校园急救培训干货来袭!
- 2025-04-19
在校园安全的众多“守护关卡”中,有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黄金4分钟”——当心脏骤停发生时,这短短4分钟是抢救的关键窗口。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近日,我校组织体育教师、生活教师、教官等重点岗位教职工,开展了一场 “救命神器” AED 使用及心肺复苏(CPR)技能专项培训。分管教学副校长赵丽、护理专业部主任蒋伟现场授课,手把手教大家点亮 “急救新技能”!
你知道吗?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仅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救活率就会下降7%-10%,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能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及电击除颤的“救命神器”,配合正确的心肺复苏,能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此次培训针对校园高频场景,聚焦“精准应急”,就是要让大家在关键时刻敢出手、会出手、能救命!
蒋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从AED的“内在奥秘”讲起:
✅ 工作原理:电流如何“唤醒”停跳的心脏,恢复正常心律;
✅ 结构拆解:通过实物展示,详解电极片、显示屏、除颤按钮等核心部件功能;
✅ 保养要点:强调“定期检查+防潮维护”,确保设备随时“在线待命”;
✅ 操作口诀:“一开机、二贴片、三除颤”,配合语音提示不慌张。
实操演示:CPR+AED“黄金组合”怎么用? 蒋主任现场演示“双技能联动”:
✅ 判断意识:轻拍双肩、大声呼唤,10秒内确认患者反应;
✅ 胸外按压:找准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掌根垂直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
✅ 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 AED操作:快速粘贴电极片(右上胸+左乳头外侧),全程听语音指令,需除颤时远离患者!
“按压时手臂要打直,身体前倾用胯部发力!”“电极片一定要贴紧皮肤,避开毛发!” 实操环节中,参训人员轮流使用模拟人及AED设备,蒋主任与赵校长全程“盯梢”,从手法细节到流程规范逐一纠正。有人感叹:“看着简单,自己做才发现力度和节奏都要练!”也有人表示:“掌握这些技能,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心里更有底了!”
✅ AED适用场景:心脏骤停、无意识无呼吸患者(非溺水、触电等特殊场景需先断电/脱离水源);
✅ 操作核心:“快”是关键!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20,同时取AED、开展CPR;
✅ 校园配置:我校已在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医务室等场所均配备AED设备,确保关键时刻能“救”在身边。
此次培训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责任传递。当“黄金4分钟”遇上“专业守护”,就能为学生生命安全再加一道“保险栓”!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更多教职工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实施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其因体积小巧、操作简便、起效迅速,被誉为心脏骤停患者的 “救命神器”。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仅为4分钟,若能正确使用AED设备并配合心肺复苏,可大幅提高患者的救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