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骗子盯上了孩子的微信号,有这些套路→
- 2023-12-02
警惕针对未成年人的
四类电信网络诈骗
免费游戏装备陷阱
【诈骗套路】
骗子通常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装备”“免费皮肤”“游戏账号出售”等信息,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私下交易,最后拉黑。
【真实案例】
吴某(12岁)使用母亲手机登录某QQ群,看到有人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遂添加其好友,扫码领取皮肤。对方告诉吴某其账号存在非法领取行为,需联系后台工作人员处理,否则要赔付10万元并判刑1年。吴某非常害怕,按照对方语音提示扫描二维码支付6500元,事后吴某母亲发现异常并报警。
网络游戏产品诈骗往往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诈骗分子以送装备送皮肤等作为诱饵,诱骗孩子偷取家长手机进行转账。往往孩子害怕被父母发现,选择听信诈骗分子,导致损失不断扩大。
家长们不要将手机密码、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采用刷脸支付等方式,阻断给诈骗分子的转账渠道。加强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在游戏中结识新朋友时,不轻信陌生人好友,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谨防假冒好友的诈骗行为。
红包返利陷阱
【诈骗套路】
解除“防沉迷”功能陷阱
谭某(15岁)在玩手机时,有人添加其好友并宣称可以帮其解除未成年人手机游戏的时间限制。谭某信以为真,并依照对方视频指导,偷偷使用家长手机先后3次扫码支付,合计被骗3800元。
给孩子——
所有声称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统”的都是骗子,切勿相信、随意交易转账;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扫描点击他们发来的二维码和链接,更不要向他们透漏任何网银账号密码、进行屏幕共享等操作;如遇可疑情况,请不要害怕,直接向大人求助。
给家长——
请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把账户密码等告诉孩子时应向孩子传输相关网络安全及金钱意识教育;
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孩子甄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避免孩子落入骗子圈套。
假明星“发福利”陷阱
张某(14岁)被人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其QQ好友,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其接受调查。张某因害怕,就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其用父母的手机在某APP上付款,总计向对方账户支付了35笔钱,共被骗15842元。
针对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件频发
不仅给家庭造成了经济损失
更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警惕伸向孩子们的诈骗黑手
需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二保护”
反诈小贴士
▲ 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 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 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 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 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文章来源 | 乐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