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核 健康呼吸|我校开展预防结核病主题班会
- 2022-03-24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为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同时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2022年3月23日,我校各班级开展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班会。
班会中,各班班主任利用ppt课件,以图文形式向学生们全面展示了肺结核的发病因素及相关症状,并就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以及有效预防措施进行了重点讲解,以此积极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肺结核并主动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以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心态、强健的体魄以及均衡健康的饮食远离结核病的侵扰。
此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肺结核的危害和传染方式,以及如何预防结核病的相关知识,还引导师生增强参与结核病防控工作的行动自觉,推动了健康、文明、平安校园的建设工作。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类慢性感染性全身疾病,可累及肺脏、胸膜以及肺外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传播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经呼吸道飞沫或密闭环境经气溶胶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也可以形成直径小于5um的微滴,长时间悬浮在空气当中,在密闭环境中远距离传播。
其他传染途径如饮用未经消毒的污染结核杆菌的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以及经皮肤伤口感染等。
在肺结核的症状中,发热最常见,多数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或无明显自觉不适。有的患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于轻微劳动后体温略见升高,虽经休息半小时以上仍难平复;妇女于月经期前体温增高,月经后亦不能迅速恢复正常。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型,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
(一)切断传播途径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戴口罩,患者用品及时消毒清洗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二)减少细菌、病毒数量
加强开窗通风,尽量让阳光照进屋子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三)隔离
对具传染性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四)增强免疫力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