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 预防我先行!
- 2022-02-26
二月草长莺飞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也越发严峻
加之近期省内疫情出现反弹
为了守卫“嘉”人们的健康
“嘉嘉”又做了些什么呢?
快来看看吧~
01
常态化疫情防控 严防新冠疫情
加强疫情疫情防控
为了守卫大家的健康
严防疫情输入
学校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制度
对入校人员要求必须测温、亮码、登记
教师必须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才可进入校园
同时在校内设立了疫情应急处置岗
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教室作为大家每天学习的地方
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消毒
确保同学们的安全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
为了“嘉”人们的健康
“嘉嘉”一定竭尽全力!
02
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阶段
为了应对病毒
各班纷纷组织了专题班会进行宣讲
在主题班会上
老师详细为大家讲解了传染病的特点
以及应该如何预防
在班会结束后
专业课教师黄希老师
专门进入各寝室
指导“嘉”人们
如何正确洗手
病毒虽然传染性强
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03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潜伏期:1-3天。
隔离期:病后7天。
流行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一次流行持续;约6-8周。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但无交叉免疫,患病后仍可再患。
潜伏期:通常2-3天(也有1-7天)。
隔离期:患者隔离7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5-15岁为好发年龄。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疾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临床特征: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皮疹呈向心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最多,其它部位较少。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
易感人群: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潜伏期: 10~21日,通常为14~16日。
隔离期:水痘疱疹完全结痂脱落,且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